在中国近现代波澜壮阔的工人运动史中,有无数次罢工斗争展现了工人阶级争取权利、反抗压迫的坚定意志。持续时间最长、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罢工,是1925年爆发的省港大罢工。这场罢工不仅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历时最久的罢工行动,也是世界工人运动史上罕见的大规模政治性罢工之一,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深远的社会影响。
省港大罢工始于1925年6月,结束于1926年10月,历时长达16个月,横跨广东广州与香港两地,因此得名“省港大罢工”。“省”指广东省,“港”则指英属香港。这次罢工的直接导火索是1925年5月30日发生的“五卅惨案”。当时,上海工人和学生举行反帝示威游行,抗议日本纱厂资本家枪杀工人顾正红,结果遭到英国巡捕开枪镇压,造成十余人死伤,激起全国范围内的愤怒与抗议浪潮。
消息传至广州和香港后,广大工人群众义愤填膺。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组织和领导下,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动了大规模罢工。6月19日,香港海员、电车工人、印刷工人率先罢工,随后各行业工人纷纷响应。短短几天内,约25万工人离开工作岗位,返回广州。他们以“打倒帝国主义”“收回租界”“支援上海同胞”为口号,展现出强烈的民族意识和阶级团结精神。
罢工期间,广州革命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。为了维持罢工工人的生活,成立了“省港罢工委员会”,下设财政、纠察、审判等多个部门,组织严密,管理有序。尤为引人注目的是,罢工工人组建了“罢工工人纠察队”,负责封锁港口、拦截过往船只,防止物资输入香港,对香港经济形成巨大压力。这一行动使香港一度陷入半瘫痪状态,商业萧条,航运停滞,经济损失严重。
省港大罢工不仅是一场经济斗争,更是一场深刻的政治斗争。它与当时的国民革命运动紧密结合,成为北伐战争的重要支持力量。罢工工人积极参与宣传、运输、后勤等工作,为北伐军提供了有力支援。这场罢工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工人阶级的觉醒和组织化,促进了工会的发展和工人政治意识的提升。
随着1926年北伐战争的胜利推进,国内政治形势发生变化。广州国民政府为争取国际支持,缓和与列强的关系,于1926年10月宣布停止罢工。至此,历时16个月的省港大罢工正式结束。
尽管罢工最终未能完全实现全部诉求,但它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。它不仅是持续时间最长的工人罢工,更是一次组织严密、纪律严明、影响深远的群众运动。它展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巨大力量,也为后来的工人运动积累了宝贵经验。
省港大罢工作为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的光辉篇章,彰显了劳动人民团结抗争的精神风貌,也提醒我们:在追求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道路上,集体的力量永远不可忽视。
文章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腾飞百科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