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山川异域,风月同天”出自唐代中日佛教交流史上的著名诗句,原句为:“山川异域,风月同天。寄诸佛子,共结来缘。”短短八字,蕴含着跨越地理与文化的深邃哲理,表达了虽处不同国度、不同山河,但人们共享同一片天空、同一轮明月,心灵相通、情感共鸣的美好愿景。
这句话最早见于唐大和上东征传,记载的是日本遣唐僧荣睿、普照邀请中国高僧鉴真东渡弘法的故事。当时日本僧人将此偈语绣于袈裟之上,赠予鉴真,以表达两国虽山海相隔,但佛法无界、人心相连的情怀。正是这份超越国界的宗教热忱与人文关怀,打动了鉴真大师,促使他历经六次东渡,最终成功抵达日本,传播律宗佛法,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不朽丰碑。
“山川异域”指的是地理空间的差异——中国与日本被东海分隔,山川各属其境,风土人情各异;而“风月同天”则强调自然与精神的共通性——清风明月不分国界,普照人间,象征着人类共同的情感、理想与对和平的向往。这种“和而不同”的思想,体现了中华文化中“天下大同”的胸怀,也契合佛教“众生一体”的慈悲理念。
在当代,“山川异域,风月同天”被重新发掘并赋予新的时代意义。特别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初期,日本援助中国物资时在捐赠箱上写下这句古语,瞬间引发广泛共鸣。它不仅唤起了人们对中日友好历史的记忆,更在危难时刻传递出守望相助、命运与共的温情力量。一句古诗,穿越千年,成为连接人心的桥梁。
这句话也启示我们:在全球化时代,尽管各国制度、文化、语言各异,但人类面对自然灾害、疫情危机、环境恶化等共同挑战时,唯有携手合作,才能共克时艰。真正的文明对话,不是强求一致,而是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寻求共识,在“异域”中看见“同天”。
“山川异域,风月同天”不仅是历史的回响,更是未来的呼唤。它提醒我们,无论身处何方,抬头所见的星空是同一片,心中所念的善意可以跨越千山万水。在这个充满变局的世界里,唯有以开放包容之心,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,才能让风月长明,山河无恙。
文章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腾飞百科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