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文:
PTCD手术是现代医学中一种重要的介入性治疗手段,广泛应用于胆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。很多人对“PTCD”这一术语感到陌生,其实它是“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”(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)的英文缩写。本文将详细介绍PTCD手术的全称、操作原理、适应症、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。
一、PTCD手术的全称及含义
PTCD全称为“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”,中文译为“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”。该手术是通过皮肤穿刺进入肝脏,再穿入扩张的胆管,将胆汁引流到体外或肠道内的一种微创介入治疗方法。PTCD主要适用于胆道梗阻、黄疸等疾病,尤其是无法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。
二、PTCD手术的操作过程
PTCD手术一般在超声或CT引导下进行。医生先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,然后在右上腹选定穿刺点,使用穿刺针经皮肤刺入肝脏,进入扩张的胆管。随后,通过导丝引导置入引流管,将胆汁引出体外或者通过内引流方式进入肠道。整个过程一般耗时30分钟至1小时,具有创伤小、恢复快的优点。
三、PTCD手术的适应症
PTCD手术主要用于以下几种情况:
1. 胆道梗阻:如胆管癌、胆囊癌、胰头癌压迫胆管等引起的梗阻性黄疸。
2.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:胆道感染严重,需迅速减压引流。
3. 术前准备:对于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,可先行PTCD降低黄疸,改善肝功能,提高手术成功率。
4. 无法手术的晚期患者:缓解黄疸症状,提高生活质量。
四、PTCD手术的禁忌症
虽然PTCD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,但也存在一定的禁忌症,主要包括:
1.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:如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,容易导致穿刺部位出血。
2. 严重肝功能衰竭:肝脏结构紊乱,穿刺风险高。
3. 胆管未扩张:缺乏穿刺路径,操作难度大。
4. 对造影剂过敏者:可能引发过敏反应。
五、PTCD术前与术后护理
术前患者需进行肝功能、凝血功能、腹部超声或CT等检查,评估是否适合手术。术后患者需卧床休息,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渗血、感染等并发症。保持引流管通畅,定期更换敷料,记录引流液的颜色与量。若出现发热、腹痛、引流不畅等情况,应及时就医处理。
六、PTCD的临床意义与优势
PTCD作为一项微创治疗技术,具有以下优势:
- 创伤小、恢复快;
- 能迅速缓解黄疸,改善患者症状;
- 可作为术前准备或姑息治疗方法;
- 风险相对较低,适合高龄或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。
PTCD手术在胆道疾病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,PTCD的操作更加精准,安全性更高,应用范围也日益广泛。对于胆道梗阻和黄疸患者而言,PTCD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,更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。
文章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腾飞百科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