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剧的基本专业术语有哪些

腾飞百科 腾飞百科 2025-07-24 0 阅读 评论

京剧的基本专业术语有哪些

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瑰宝,拥有丰富而独特的表演体系,其中专业术语构成了其艺术语言的核心。了解这些术语,有助于深入理解京剧的表演形式和艺术特色。

一、行当类术语

京剧角色分为“生、旦、净、丑”四大行当。

“生”指男性角色,包括老生、小生、武生等;“旦”为女性角色,如青衣、花旦、刀马旦等;“净”是面部勾画脸谱的男性角色,如忠勇的红脸关公;“丑”则为喜剧角色,分文丑与武丑。

二、唱念做打术语

“唱、念、做、打”是京剧的四大基本功。

“唱”指唱腔,讲究字正腔圆;“念”即念白,分为韵白与京白;“做”为身段动作,强调程式化表现;“打”是武打技巧,融合武术与舞蹈。

三、表演程式术语

京剧讲究程式化表演,“亮相”指角色在关键动作后的定格姿态;“走边”是武生轻步行走的动作;“趟马”表示骑马动作;“起霸”是武将出场时的整装动作组合。

四、舞台调度术语

“打背躬”指角色在台前独白,他人在后不动;“过场”为过渡性表演;“搭架子”是配角配合主角的表演方式。

五、化妆服饰术语

“勾脸”指用油彩在脸上描绘角色特征;“贴片子”是旦角面部的装饰;“勒头”是将网巾紧扎于头部以固定发髻;“靠”为武将战袍,“蟒”是龙纹礼服,“帔”为贵族便服。

六、其他常用术语

“龙套”是群演角色;“压轴”为倒数第二场戏;“大轴”是最后一场戏;“叫好”是观众鼓掌喝彩;“捧角儿”指支持名角演出。

掌握这些术语,不仅有助于欣赏京剧的舞台表演,也能够理解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。京剧专业术语体系完整,既是艺术表达的工具,也是中华戏曲文化的象征。通过学习这些术语,我们能更好地传承与弘扬这一国粹艺术。

文章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腾飞百科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